交流天地

阅读推荐

不忘初心 传承家风

2023-08-18 10:16   作者:程景丽 来源:京沪分公司-吴桥收费站

古语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之兴替,在于礼义,不在于贫富贵贱”。可见家风作为一种世代传承的无形力量,它融入了我们的血脉,帮我们树立健康而强大的价值观。

家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灵魂归宿,是学习、工作、劳动一天将要结束后最希望最迫切回归的温馨港湾。家可以为我们遮风挡雨,从出生婴儿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家便是我们身在世间的寄托和保障,是给予我们呵护,护佑我们成长,人人离不开的温暖港湾。

习近平总书记的办公室里有这样几组照片,他与家人推着轮椅上年事已高的父亲、他牵着母亲的手散步、他与妻子年轻时候的合影、他骑着自行车载着年幼的女儿玩耍,几张温馨家庭生活照片,传递着家庭和睦、相亲相爱、满满的幸福。这是一个平凡家庭的形象,这是亿万中国家庭中的缩影,总书记带头引领树立良好的家风,注重家风建设,是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石。

让我同样感同身受的是史诗级大剧《人世间》,讲述了周家三代人近50年的奋斗历程,让我们看到个人发展与原生家庭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周家出了一个市长,一个教授,一个导演,一个妇产科主任,以及4个清北学霸。一家人虽然天各一方,浓浓的亲情却化作一条条丝线将他们紧紧相连。周家兄弟姐妹之间、夫妻之间、婆媳之间几乎没有矛盾,是母亲细微的呵护教给了他们爱与温暖。

一个好的家风,从“餐桌”上就能体现出来。因为大部分“讲究”,都是跟吃饭有关的。餐桌就好比是家庭的课堂一样,大人们不仅教育我们怎样好好吃饭,更重要的是教育我们怎样好好做人。吃饭的时候,妈妈告诉我“要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吃有吃相”,不要边吃饭边抖腿,或者把脚搭在别的凳子上;不要边吃东西边说话,更不要连声发出打嗝的声音。以前我不以为然,直到有一次,我和妈妈一起参加亲戚的婚宴,同桌吃饭的一个不认识的男人,吃完饭后在饭桌上连声发出打嗝的声音,旁边的人都面色难看,鄙视地看向那个男人。妈妈小声问我,现在明白了吗?我知道妈妈这是教育我做一个文明有礼貌的人,要从小养成好习惯。还有一次,我帮大家盛饭,饭后,婆婆掀开电饭锅盖一看,发现我是从中间掏着盛的,便意味深长地告诉我说:“盛饭的时候要从一边盛起,咱们家里人不说你什么,要是出去这样盛饭,那让别人怎么吃呢?就像吃西瓜一样,你把中间最甜的吃了,让别人吃旁边的,这样好吗?”说完,我的脸刷地一下红了。婆婆这是在教育我,做什么事情,都不能自私,要多考虑别人的感受。像这样的教育还有很多,比如吃饭的时候手必须扶着碗,吃多少就盛多少,碗里不要留剩饭,因为要懂得珍惜粮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我出生在一个传统的家庭,自然养成了优良的家风。父母从小就教育我们姊妹三人要勤奋好学,做人要诚实本分,为人正直,尊老爱幼,乐于助人。我和姐姐穿着一直很保守,爸爸一直要求我们要穿着得体大方。现在,仔细想想,这些都和我们家的家风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而如今,我也学会在孩子每次去学校之前上“政治课”,时不时在饭前饭后给孩子聊聊关于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大概就是所谓的传承吧。

好家风成就好孩子。父母是孩子出生后第一任启蒙老师,是孩子人生路途最重要的指引者。孩子的性情、观念、品德的养成都来自他们对外界的感知和认识。毫无疑问,父母的一言一行,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灵,塑造着他们的人格。好家风推动社会风气。家风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一个人在家孝顺父母,品行端正,言必信、行必果,走上工作岗位也往往会尽职尽责。在社会这个家庭中,大家能互相体谅,宽容谦让,形成了互相理解、尊重、平等、关爱的社会风气。

“圣贤千言万语,无非纲纪人伦。竭力孝养父母,勋劳恩似海深。”家风是一种无形的文化,母慈子孝、尊师重长、邻里和睦、夫善妻淑等好的家风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和丰富灿烂的文化孕育的优良的传统。让我们一起以家风建设为着力点,倡导和树立良好家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发挥新时代赋予家庭的重大使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媒体矩阵

微信公众号

抖音号